面包屑导航 首页 / 新闻动态 / 企联动态

企联动态

发布时间:2023-10-17新闻来源:青企联字号:【大】【中】【小】

无限生长——市金融业联合会市企业联合会金企携手深圳考察行记

国庆黄金周刚过,青岛的一批企业家和金融家就迫不及待地奔赴深圳,渴望追赶这座城市铿锵前行的脚步。

微信图片_20231017091755.jpg

深圳,这座诞生在《春天的故事》里的城市,如今已进入不惑之年。当青岛考察团在招商局历史博物馆观看当年蛇口创建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炸响“中国对外开放第一声开山炮”的影像资料时,犹如聆听婴儿诞生时的第一声啼哭。

但当年的人谁也不会想到,在40多年后,这片土地就生长出10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中国GDP排名第三的城市。

今天,深圳正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创新中心,成为中国高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典型代表。这对正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聚焦高质量发展、大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青岛来说,每一次近距离学习深圳的行动,都是再一次获得发展助力的机会。

10月10日至12日,由市金融业联合会和市企业联合会,共同组织我市40位企业家和金融家走入深圳,考察了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世界排名第二的机械制造企业三一重工无人驾驶工程车研发基地,国内最大的财务软件公司之一金蝶集团,国内银行系统第一家理财公司建信理财,改革开放后首家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并与以上企业的高管团队交流座谈,还参观了深圳湾人才公园、招商局集团历史博物馆、中国电信5G展馆,聆听了华为前高管等企业负责人的数字化转型报告等。

市金融业联合会秘书长郭中华表示,在今年3月份的成立仪式上,市金融业联合会就选择了与我市最大的经济社团组织市企业联合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的就是为了搭建最广泛的交流平台、密切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鱼水关系。此次联手组织“金企联手、走进深圳”考察活动,是双方紧密合作的开始。

为什么是深圳

甫一落地,还走在宝安机场长长的甬道里,你就会看到华为、腾讯、比亚迪这些 “世界新贵”们的大幅广告,你忍不住会想,他们为什么会扎堆深圳。

微信图片_20231017091800.jpg

从2021年开始,深圳拥有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就在全球排名第七。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这些世界500强基本是改革开放后在深圳从无到有成长起来的股份制企业,如中国平安、华为、正威国际、腾讯、万科、招商银行、比亚迪、顺丰等。如果评选世界500强企业成长最快的城市,恐非深圳莫属。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些企业多数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为什么二三十年的发展就能跻身世界500强?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华为当年的一个故事。

90年代初,时任深圳市主要领导带队,专题调研深圳中小高科技企业,当时的华为还只是一个100多人的民营小公司。在南山区华为狭小的办公室,任正非汇报了他们研发的程控交换机因资金缺乏而影响产能的问题。时任市委书记了解后,亲自协调各大银行为华为提供了3000万元贷款,解决了华为发展壮大的急需。此后,深圳市大力支持华为进入国家通讯领域,还解决了华为员工的住房、户口和出入境等一系列问题。对于任正非来说,深圳市对华为的帮助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

1987年,深圳就出台了允许以技术入股设立高新企业的政策,这使一大批有技术缺资金的科研人员能够选择在深圳创业发展,华为、腾讯、大疆这些当年的企业创始人正是这一政策的受益人。

40多年,深圳的城市管理者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行动力。此次参观的建信理财总部,是国内银行系统第一家成立的专业理财公司,能够落户深圳无疑有着重要的标志意义。考察中了解到,2018年银保监会关于成立理财公司的政策一出,深圳市主要领导就带队第一时间拜访了国内一批银行总部,很快与建行签订了落户协议。2019年建信理财成立以来发展迅速,理财产品总资产已达1.5万亿元。此次随团考察的光大理财综合部总经理郝丽红表示,一家理财公司对一个城市的贡献不容小视,光大理财与建信理财规模相当,去年在青岛交税就达17亿元。目前在深圳落户的有法人资质的理财公司已经达到3家。

优化营商环境是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考察中了解到,早在2018年,深圳就出台了《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的政府一号文件。自此,深圳先后推出了营商环境1.0、2.0、3.0、4.0、5.0版,今年又推出营商环境6.0版,一口气出台了《深圳市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2025年)》《深圳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2025年)》《深圳市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2025年)》3个文件,对深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总会计师武斌谈到,深圳目前的成就离不开40多年如一日持续不断地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也会“内卷”,谁行动的早,谁是就最大的受益者。

高质量发展

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整个深圳就是一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案例,先不说他目前已是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说他用全国万分之二的土地,创造出全国2.6%的GDP就是一个奇迹了,单位面积的产出是北京的6倍多、上海的2倍多。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后,必有一批屹立全球的中国优秀企业作为支撑。

而深圳就是这样一批企业扎堆的地方。

微信图片_20231017095818.jpg

在招商局历史博物馆,青岛企业家们了解到拥有150年历史的招商局集团,近几年以实业板块增长方式“由量向质”,业务结构“由重入轻”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盈利能力最强的央企,每年利润总额甚至超过了中国烟草;

在南山区的人才公园,青岛企业家们了解到该区坚持尊重人才、推进科技创新,其中一个粤海街道就聚集了120家上市公司,去年全区GDP达8000亿元,综合竞争力排名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城区百强之首;

在三一云都产业园,青岛企业家们了解到三一重工作为世界第二大工程机械企业,以电力驱动和智能驾驶对传统工程车进行技术升级,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大幅提高,上半年在营收略有下降的情况下,利润增长29%;

在深交所,青岛企业家们了解到在深交所上市的深圳企业高达332家,占深圳402家国内上市企业的83%,一大批如比亚迪这样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实现快速成长,有力支持了深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建信理财总部,青岛企业家们了解到公司通过引进优秀人才,提高投研人员比例,4年来总额达1.5万亿规模的3000多只理财产品全部实现正收益;

青岛企业家感受最深的,还是中国平安以综合金融和科技赋能走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1988年平安保险成立时,还是一个13个人、3台电脑的团队

35年后的今天,走进599米世界第四高的平安金融中心,就连见多识广的青岛企业家内心也泛起一阵涟漪。

但更让人震撼的还是这样一组数字:

2022年营收1万亿元,利润1000亿元,纳税1000亿元占全国总税收的千分之七,资产11万亿元,每6位中国人就有1位是平安的客户。

世界500强第33位,全球金融企业第5位,连续5年蝉联全球保险企业第1位。

考察中了解到,中国平安是通过综合金融破解大而不强的难题。综合金融,就是平安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

平安综合金融结构之大之全,从两个维度可观一二:范围上,覆盖保险、银行、资管、证券、医疗健康等多领域;体量上,拥有全业务金融牌照,寿险、产险、银行、科技等子公司达30余家。

平安通过综合金融实现质效双升。近5年,公司客户数从1.7亿增长至近2.29亿。2022年平安集团核心金融公司之间客户迁徙超2496万人次。截至2022年12月末,有近9020万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占整体个人客户的近40%。这意味着,平安的客户,每4人中就有1人同时享有平安提供的多项服务。

以医疗生态圈为例,客户既可以在“平安健康”APP上在线问诊,也可以顺道完成买药、看病挂号、预约体检、购买医疗保险等,甚至还能在线上商城购物。

综合金融让平安走出人海战术。平安保险用三年的时间把平安的保险代理人从近80万人减少到不足40万人,人均产能、人均收入却提升了22%。

微信图片_20231017100846.jpg

2021年,平安在银行构建了一支专业的保险队伍,改变单纯销售保险的传统路径,从而实现银保增量突破,银保收入同比增长80以上。

科技赋能与金融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在中国平安展厅我们了解到,通过智能调度系统,目前平安车辆保险理赔99%已经实现线上定损,92%的理赔一小时能拿到赔款,其中3000元以下的理赔15分钟就能收到赔款。去年平安车辆险客户满意度达到95%。

科技为金融业务赋能,让传统主营业务也焕发了新的生机。2022年,平安平均每天处理客户服务近260万件,82%使用人工智能服务;

今年第一季度,平安人工智能坐席驱动产品销售规模在整体坐席产品销售规模中占比49%;

截至目前,平安集团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接近5万项,稳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更值得一提的是,平安银行依托发射的平安1号、2号、3号卫星,将金融服务延伸至矿山林区、草原戈壁和远洋运输等地面信号缺失的地区,填补了传统信贷业务的空白点。截至2022年末,通过卫星实现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融资超6400亿元。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平安从做多做大做广,逐步变为做实做稳做深。

6月28日,标准普尔公司发布了《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3》。平安获评中国企业标普全球ESG评分最佳前1%,为中国保险公司最高评分,同时也是最佳前1%区间段唯一上榜的保险公司。

ESG是衡量企业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被公认为是企业长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为平安集团金融科技能力对外输出的重要窗口,金融壹账通承载着将经平安验证的技术赋能社会、赋能行业、赋能广大金融机构的使命。金融壹账通监事长黄润中介绍,中国平安正是通过交易数字化、客户全球化、服务无界化和金融场景化,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8月30日,中国平安发布2023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819.5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8.41亿元,再次实现大幅增长。

青岛市金融业联合会秘书长郭中华表示,现代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青岛的金融机构在以科技支撑金融创新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通过此次学习,仍然可以看到不少差距和诸多今后应该学习的地方。

数字化转型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每一次大的政策创新和突破,都在全国引起石破天惊的反响。

有人统计,深圳在各领域的改革发展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 

如今的深圳,正在全力实现另一种突破,这种突破看似悄无声息,但却影响深远。

深圳敏锐地认识到,当前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数字化承载的新技术融合为特征,这将深刻影响未来的产业结构。中国的经济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人口红利,而现在人口红利消退,技术与数字红利到来,深圳必须快速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这是时代的机遇。

“华为是中国最早积极拥抱数字化的企业之一”。在深圳,企业家们聆听了华为前高管杨通鹏关于华为数字化转型的报告。

微信图片_20231017094139.jpg

1997年,华为营收突破41亿,年增速100%,跻身中国电子企业十强,但同时也让任正非感到危机四伏。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所有流程没有统一规制,如研发部根据市场部的要求,一种产品反复修改,版本号能到上千个,导致营收上升,利润却逐年下降。

1998年,任正非决意以IBM为师,以数字化为核心开启一场对公司流程的大变革。

和今天喊着数字化转型的很多企业一样,不少华为人觉得老板被骗了,转型是个“大天坑”。

以产品数据管理平台(PDM)为例,使用PDM前,华为的研发能在小范围迅速协同,灵活自由;但使用PDM后,变成了流程全拉通、数据全共享、输入输出严管的新模式。结果,员工不习惯,加上配套不完善,导致研发效率不升反降。

有人戏称PDM为“爬得慢”,有的干部开始公然反对转型。

对此,任正非态度坚决,要求华为“削足适履”,先僵化、后固化、再优化,不达目的不罢休。

内部的“坑”没填完,外部的“坑”又来了。

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电信业一片凋零,华为首现负增长。

此时,陷入转型深水区的华为,不得不面对一个重大抉择:是把烧钱却看不到尽头的数字化转型做下去,还是先缓一缓,把宝贵的资金先投入业务?

任正非的选择是变革到底。为此,华为甚至停掉了一部分在建工程。

2008年,为期10年、耗资40亿的转型大功告成。10年间,华为的研发周期缩短一半,故障率降低95%,供应链处理效率提升35%,海外市场取得重大突破;总营收较10年前大增20倍,首次突破千亿,成为与爱立信、诺基亚等比肩的全球通信巨头。

对此,任正非的评价是:“IBM教会了我们怎么爬树,我们爬到树上摘到了苹果。”

华为的数字化,并未止步。2016年,华为再度以“云”为数字底座,开启了规模更宏大的数字化转型。

2016年之后,华为建立起数字化云平台,将“一切数据业务化、一切业务数据化”,华为手机全球的库存、出货、激活、市场状况,乃至供应商的相关数据,因此尽收眼底,并且及时掌握,这成为支撑华为一年6400亿营收的基石。

在三一云都产业园,青岛的企业家们与三一重工副总裁、海星智驾科技CEO王发平线上分享了他们数字化转型之路。

三一重工海星智驾致力于无人化智能驾驶与作业全栈解决方案,抓住了矿区,港口,园区工程作业劳动力短缺的行业痛点,推动工程机械无人作业,迈向高效互联、产装协同的机器无人化作业新时代。今年6月份,海星智驾一笔合同就签署了60台新能源无人驾驶重载自卸车,合同金额上亿元。

三一重工是我国传统制造业领域最早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的企业之一,可谓见机早、行动快、见效好,其业务变革力、领导变革力、组织变革力都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成立于1994年的三一重工经过近10年的打拼,于2003年在上海A股上市。当时的决策层清晰地认识到,高速增长与持续赢利是企业的关键点。可增长与赢利往往是天然的矛盾,唯一的出路就是用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手段做支撑。

2019年,三一重工投入近百亿元进行智能制造转型,掌门人梁稳根表示,转型成功了就会“翻身”,不成功就会“翻船”。

三一重工的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生产效率提高。其打造的“灯塔工厂”,产能提升70%,制造周期缩短50%。如一台泵车有2200个零件,生产完成要经过196道工序。通过全程智能调度,实现了“一张钢板进、一台泵车出”的智能制造全过程。单台混凝土泵车下线时间从2018年前的2天缩短至2020年的40分钟,整体生产的时间减少了99%。

未来,三一重工就是科技化企业,是基于数据驱动的数字化科技企业。

青岛能源集团总经理徐冰表示,能源集团是传统服务型企业,生产项目多,企业和居民对能源需求多元化,生产成本高。今后必须通过数字化提高能源数字化整合能力、提高服务能力,通过参观学习找到了数字化发展的新思路。

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苏建光表示,港口也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必须坚持走数字化发展的路径,数字化改造初始投入较多,但后期成本会逐步下降。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数字化改造的成本也在下降,现在正是青岛企业拥抱数字化的好时机。

永远在路上

在深圳考察这些天,你会发现,深圳的很多企业都是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前后,远超中国企业平均3年的生命周期,但仍然保持着巨大的活力和创造力。在金蝶集团,青岛企业家们找到了一些答案。

微信图片_20231017091811.jpg

软件产业已经进入大模型时代,而诞生于DOS时代的金蝶集团如今仍愈战愈勇。

在金蝶集团总部,山东公司负责人褚文欣介绍了金蝶历史上的三次“蝶变”。

第一次是从DOS到Windows,1995年推出国内第一款基于Windows 操作系统的财务软件,推动财务管理从珠算进入电算化时代;第二次是2001年从财务软件到ERP,打破ERP 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市场占有率增长62%;第三次是企业云服务,2018年推出金蝶云·苍穹,助力更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转型成功的金蝶,股票市值10年翻了10倍。

实际上,很少有企业会像金蝶这样,在诞生30年之后,仍然把持着行业龙头地位,并不断带头掀起变革浪潮。

金蝶的变革有一个看似粗暴却发人深省的行动,那就是“砸”!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每年都要砸掉一些旧东西,同时又诞生一些新事物。”金蝶掌门人徐少春表示。

2014年5月4日,徐少春砸掉了笔记本电脑,诞生了社交移动办公平台——云之家;

这一年的8月8日,他砸掉了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把金蝶逼上了云端;

2016年5月4日,他砸掉了办公室,颠覆了传统的组织边界,倡导全新的工作方式;

2017年5月4日,他砸掉了ERP,转型云服务;

2018年5月4日,他砸掉了财务与业务的边界,诞生了金蝶云苍穹,大企业云服务SaaS+PaaS平台;

2019年5月11日,他砸掉了一个象征束缚自身的茧,破茧成蝶,确立了新的人生使命;

2020年,徐少春砸掉了一个象征企业数字化单体架构的“烟囱”,建立产业互联网云生态。

从1993年到2023年,已经飞舞三十年的金蝶,目前云服务已覆盖超过17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的企业和组织超过740万个,服务超过一半的中国500强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荣华建设集团有关负责人孙毓表示,金蝶集团的发展历程让同样有着近30年历史荣华建设集团深受启发。企业的决策者在一些关键节点上要有突破自我的勇气,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改变永远是一个企业不变的主题。

世界科创之都

几天的参观,青岛企业家处处感受到这座城市科技的力量和对人才的重视。

微信图片_20231017091815.jpg

在寸土寸金的南山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圈出了77万平方米的面积设立了全国首个人才公园。在人才公园的展厅里陈列着深圳近几年重大科技发明成果,每一项成果旁边都有一个发明人的照片和详细介绍。

深圳还是在全国率先设立人才日的城市。在2022年的“深圳人才日”上,参加全球创新人才论坛的生物学家颜宁在演讲中宣布,将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

截至今年10月,深圳已有全职院士86人,高层次人才2.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9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超663万人。

在中国电信5G展馆我们了解到,近10年是深圳科技创新爆发式增长的10年。

10年中,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800家到21000家,增长近8倍,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超过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1.29万亿到3.03万亿元,实现量增质优的递进;专利授权量从48662件到27.92万件,增长5倍多,连续4年位居全国榜首;可以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保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74万件,连续18年领跑全国。

《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居全球第二;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显示,深圳的技术创新全球策源力排名全球第5位、中国第一位。深圳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占GDP的比重)5.49%,居全国第二位。

目前,深圳已构建起日趋完善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出台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加强基础研究和“无人区”前沿探索。明确到2030年深圳市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重达8%以上。

出台《深圳市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整合市财政资金购置的近80亿元大型科研仪器4886台套,使用率达109.1%。

深圳市制定了全国首个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两年来已为500余位外国高端人才办理确认函,受到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度肯定,进一步提升深圳针对外籍人才的开放度和吸引力。

放眼更广阔的科创版图,深圳高新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串珠成链。全市已建成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各类创新载体超3100家,承担着为深圳吸引创新人才、夯实创新地基、提升创新能力、完备创新链条的重要功能。

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深圳已捧回国家科技奖项148项,企业+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联合体迸发出超强能量。

在深圳湾人才公园,青岛市企业联合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张镇安,看着如今的深圳湾繁荣的景象深有感触。他说,上世纪90年代,他因工作原因经常往来深港两地,当时的深圳湾还是一片荒凉滩涂,经常有人在这里出租高倍望远镜供人眺望对岸的香港。现在,这里是深圳超级总部基地,吸引了全世界艳羡的目光。他指着远处新建成的华润总部春笋大厦说,深圳人非常重视总结他们的城市精神,我认为深圳精神就像这座充满生机的春笋建筑,永远向上,无限生长。(文/孙建文)

回到顶部